期刊简介
本刊系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旨在通过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启迪作者思维,正确诊断和及时治疗,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提高国民健康水平。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单位: 中华预防医学会 漯河市中心医院 重庆第九人民医院
出版部门: 《中国误诊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9-6647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4518/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2001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552.00
杂志荣誉 2001-2002年度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优秀编辑质量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杂志名称:中国误诊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华预防医学会 漯河市中心医院 重庆第九人民医院
- 国际刊号:1009-6647
- 国内刊号:11-4518/R
- 出版周期:月刊
-
腹腔镜下治疗卵巢良性肿瘤210例疗效观察
1对象和方法1.1对象2002-01~2004-10我院应用电视腹腔镜对卵巢良性肿瘤行腹腔镜手术共210例,年龄14~50岁,平均33岁.未婚10例,有腹部手术史45例:其中剖宫产手术后28例,阑尾炎术后12例,子宫全切术后5例.......
作者:李秋香 刊期: 2005- 08
-
葛根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心综合征疗效观察
很多急性脑梗塞患者合并心脏损害,表现为心电图异常,我们应用葛根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塞,并对心脏进行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崔亚平 刊期: 2005- 08
-
手术联合药物治疗精索静脉曲张性不育症疗效观察
本院自1997年以来,采用手术及术后抗生殖道支原体(uu)药物治疗精索静脉性不育症,术后6个月~2a随访54例,单纯手术组术后6个月~2a随访32例,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世喜;李岩 刊期: 2005- 08
-
Bcl-2和Bax基因在小细胞型肺癌组织中的表达
Bcl-2和Bax基因是近年来发现的原癌基因,是一种重要的细胞存活基因,通过阻断凋亡信号传递系统中的后共同通道而抑制细胞凋亡.我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了病理检查证实为小细胞肺癌组织的Bcl-2和Bax基因表达情况,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奕生;刘慕嫦;张惠球;黄榕权;张绘宇;顾莹莹 刊期: 2005- 08
-
CT引导下空洞内注药治疗耐多药空洞型肺结核疗效观察
1对象和方法1.1对象2000-05~2003-03我院收治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98例,男63例,女35例,年龄16~60岁.均符合下列标准:(1)初治失败;(2)痰培养及药敏对异胭肼和利福平2种以上抗结核药物耐药;(3)胸部CT或胸片显示单个或多个空洞位于一侧肺内;(4)临床无发热、呼吸困难、咯血,无心、肝、肾、脑功能障碍.随机分为治疗组49例,对照组49例,两组性别、年龄、耐药情况及病史均有可比......
作者:郑淑兰 刊期: 2005- 08
-
Foley′s尿管2种拔管方法的比较
留置导尿是解决排尿困难和观察尿量的基本手段,采用气囊导尿管留置导尿,具有操作简便,固定稳固,刺激性小,插入后与尿道密合程度大等优点[1],也是全麻手术术前常规护理操作,属有损伤的操作项目,尿道黏膜损伤是其并发症之一.我们在近1a的临床观察中发现,拔出尿管的方法,与拔管后患者的尿路刺激症状有很大关系.为此,我们对2003-12~2004-10留置尿管100例拔管后进行了观察,分析如下.......
作者:兰敏;张俊玲;冯素萍;王荃声 刊期: 2005- 08
-
酶试剂用于细菌性阴道病的快速检测
2003-07~2003-12我们应用美国crybus公司所生产的细菌性阴道病快速检测试剂盒对我院门诊128例进行了检测,效果良好,结果准确,现总结如下.......
作者:唐卫民 刊期: 2005- 08
-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30例疗效观察
我院1990-04~2003-04经病理确诊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NIP)30例,现总结如下.......
作者:薛新中;茹祥君;张明;薛志勇;张波 刊期: 2005- 08
-
孕妇8260例4种传染性疾病检测结果分析
乙肝、丙肝、艾滋病和梅毒四种传染性疾病通过母婴传播概率很高,影响优生优育.为此,我们对8260例孕妇进行HBsAg、抗-HCV、抗-HIV和梅毒螺旋体的检测分析,以了解4种传染性疾病在孕妇中的感染情况.......
作者:陈雪红;李艳丽;赵建萍 刊期: 2005- 08
-
STAR全自动加样仪引起抗-HIV血样污染的分析
STAR全自动加样器进行血液标本加样,大大减少了劳动强度,避免了手工加样的人为误差,提高了血液检测的质量和水平,但STAR在加抗-HIV强阳性标本时,出现了加样过程中污染后边的标本,国内已经报道了AT、RSP加样器在加样过程中引起血样污染现象[1],未见报道STAR引起加样污染的报道,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丙辛;刘玉振;方建华 刊期: 2005- 08
动态资讯
- 1 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双向分流11例的围手术期护理
- 2 小儿腹痛误诊12例分析
- 3 慢性肾功能衰竭误诊42例分析
- 4 婴儿痉挛症脑电图60例分析
- 5 全麻下手法复位前路融合固定治疗下颈椎单侧关节突骨折脱位22例分析
- 6 ESWL致严重出血2例分析
- 7 Chiari畸形21例MRI特征及治疗分析
- 8 加替沙星致血糖升高1例分析
- 9 2005/2008年度沈阳市临床用血情况调查
- 10 CO2激光包皮环切术1020例围手术期的护理
- 11 新病房布局规范性管理对策
- 12 妊高症的临床护理与早期预防
- 13 多导睡眠监测169例分析
- 14 老年糖尿病患者院外遵医行为影响因素调查
- 15 HELLP综合征诊断与围产期的处理
- 16 矽肺并发肺结核40例分析
- 17 手术室护士不同角色时的心理状态调查
- 18 氟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8例分析
- 19 可乐定混合局麻药用于臂丛神经阻滞对尺神经的影响
- 20 锁骨下静脉置管术安全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