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国误诊学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误诊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华预防医学会 漯河市中心医院 重庆第九人民医院
  • 国际刊号:1009-6647
  • 国内刊号:11-4518/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2001-2002年度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优秀编辑质量奖期刊收录:CA 化学文摘(美),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1年第01期

我国误诊学研究的现状与进展

张经建

关键词:误诊学, 医学衷中参西录, 误诊率, 医务工作者, 临床诊断, 直肠癌, 医科大学, 统计, 经验, 教训, 资料, 诊断学, 医学科学发展, 医疗技术水平, 临床思维方法, 疾病, 病理, 诊断与治疗, 省肿瘤医院, 治疗效果
摘要:1 误诊学概述  什么是误诊学?误诊学并不是一门新的学科,误诊是个古老的医学话题,事实上自有了诊断学就存在着误诊学的问题,两者相生相伴,并贯穿于诊疗的全过程。我国古代著名医学家常在其编著的医案中突出误诊教训以警示后人。如清代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明代的《医家误》以及清代王清任的《医林改错》等,这些文献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早的误诊学医学专著。误诊是医学工作中的普遍客观存在的正常现象,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人们往往把误诊与“失误”、“不负责任”、“不光彩”等同认识,因此大多数医务工作者对误诊学研究常常持敏感回避的态度。长期以来,人们对误诊学研究没有象对医学中其他学科那样重视,特别是与诊断学相比,误诊学研究是比较薄弱的,人们往往热衷于总结成功的经验,报喜而避忧,较少涉及误诊和教训。  过去的千年,人类医学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功,“克隆”技术及“多利”羊的出现,B超、CT、磁共振、数字减影技术,医学检验领域不断拓宽,检查项目猛增,手段日益先进,然而,有研究表明,误诊率并没有因此而下降。据粗略的统计,患者生前误诊率迄今仍在30%左右。仅以直肠癌为例,山西省肿瘤医院从1995年1月至1998年1月共做直肠癌手术486例,其中340例在外院,误诊为其他良性疾病,误诊率为70%。北京医科大学毛一羽中教授调查1976年已随访到的128例直肠癌(均经病理证实)在出现症状后即确诊的仅5例,误诊率为96.1%。  刘振华、陈晓红编著的《误诊学》中统计国内几种有代表性的医学期刊在1973年~1980年报告的200例临床病理讨论资料,误诊率高达48%。李甘地等统计华西医科大学1952年~1987年的6668例尸体解剖资料,结果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不符者占31.1%。  虽然也有统计资料显示出误诊率有逐年下降的趋势,但各种先进的检查措施和化验方法的出现,实际上也带来了新的误诊因素。事实证明,诊断手段的提高与误诊率的下降不成正比,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严峻的。就目前的医疗水平来看,许多疾病,只要能早期确诊,就完全能够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可见,研究误诊学已成为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之一,也是临床工作中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  造成误诊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新病种的出现、疾病的难易程度、医疗技术水平、服务态度、临床思维方法、知识广度、经验积累和客观医疗条件、患者与医生的配合程度、提供病史的准确性、可靠性等。  误诊虽然不是我们医疗工作的主流,但应高度重视。对误诊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是提高医疗质量、促进医学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国的医学巨星、著名的内科学家张孝骞教授到84岁高龄时仍说他对临床诊断与治疗是“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以“戒、慎、恐惧”四个字求诸已,说明他即使晚年已富有经验仍慎勿误诊的意思。医务工作者只有认真总结前人及自己的失误和教训,方能大限度的减少误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