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国误诊学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误诊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华预防医学会 漯河市中心医院 重庆第九人民医院
  • 国际刊号:1009-6647
  • 国内刊号:11-4518/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2001-2002年度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优秀编辑质量奖期刊收录:CA 化学文摘(美),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1年第04期

胰岛素泵的临床应用

景雅莉;马秀萍

关键词:胰岛素泵, 胰岛细胞, 碳水化合物, 分泌量, 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基础量, 治疗组, 负荷量, 低血糖, 大剂量, 原理设计, 血糖升高, 血糖控制, 输注方式, 临床意义, 工作原理, 分泌功能, 发生率, 状态
摘要:胰岛素泵问世于40年前,1960年Dr.Arnold Kadish设计出第一台胰岛素泵,但因为笨重、繁杂而未普及。70年代[1],人们将胰岛素泵的输注方式改为基础量和每次餐前负荷量,使胰岛素泵工作原理更接近正常胰岛细胞分泌功能,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正式批准使用。1980年诞生了唯一通过FDA批准的MiniMed胰岛素泵。然而胰岛素泵能得以真正的推广还归于DCCT的结论[2],在DCCT强化治疗组中,与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相比,胰岛素泵治疗组低血糖的发生率明显减少。由于血糖控制得更为理想,胰岛素泵在预防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及防治低血糖发生方面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 胰岛素泵作用的理论基础 众所周知,在空腹状态下胰岛细胞持续分泌小量的胰岛素即所谓的基础分泌量,以调解糖、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代谢。每次进餐时,胰岛细胞都精确分泌与进碳水化合物相应的胰岛素即所谓负荷量,也叫餐前大剂量,以控制因进食后引起的血糖升高。胰岛素泵就是基于这种基础分泌量和餐前大剂量的原理设计的。